一、实验材料及其方法
首先,需要准备污泥样品,样品的来源应是污水厂污泥存储池中的剩余量,在取回污泥后,要将其沉淀并将沉淀后的液体与固体物进行分离,倒去上层清液,并留下剩余固体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和实验物品。在材料准备完成后,需要及时测量目前污泥的各项参数,并记录在实验记录中。同时,不能忘记将其放入专门的实验培养箱中,设置温度为四摄氏度进行封存,以备后续使用。
其次,需要准备无机调理剂,这里以PAC和PFS为例,分别是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这也是污水厂常用的改变污泥性质的两种化学试剂,也是实验的和主要材料。
第三,需要对污泥的含水率、污泥比阻等参数进行测量,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在实验过程中水分子受到的阻力大小来判断污泥脱水是否容易进行。随后应进行抽滤实验,计算滤液溶剂,将其数据进行记录。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参考相关文献以确定具体的测量方式,以保证测量数据的精准性。
第四,需要利用污泥沉降性实验来反映污泥脱水性能,这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每隔五分钟对污泥沉降状态进行观察,并将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第五,在实验结束后就应对实验进行验证。这一步骤主要是采取不同的抽滤方式(真空抽滤等)测量污泥抽取所用掉的时间。通过应用污泥比阻实验装置,更能明显的判断污泥抽取的难易程度。针对这一实验过程来说,其脱水性能主要是由耗费的时间决定的。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从以上实验能够知道,污泥的比阻与含水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也知道了无机调理剂的投入量对污泥形态以及性质都有较大的影响。若是调理剂过多,絮状体也就过多,因此不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投入调理剂的量符合实验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使絮体保持完整,并由于胶体颗粒分散产生大量的自由水。这一过程不仅探究出了污泥的性质于调理剂的关系,也判断出了污泥的过滤性能在投入调理剂合适的情况下效果最好。
污水厂在处理污泥的时候,可以考虑通过投入无机调理剂的方式改变污泥性质,并更好的将其利用。同时,根据实验结果能够看出,若是污泥的量是相同的,两种无机调理剂的用量也大致相同。相比之下,聚合硫酸铁所消耗的资金成本最少,在应对实验中的污泥类型时,应首先考虑利用无机调理剂中的PFS作为改善污泥性质的重要方式。